正确地调整尿液的酸碱度常可增强药物的疗效。有作者报告,调整尿液酸碱度可提高疗效60%~90%左右,反之,不适当的尿液酸碱度有利于细菌的增殖或影响抗菌药效能的发挥。根据对尿液酸化、碱化的不同可将抗菌药分为以下三类。
(1)酸化尿液的药物:酸性药物可抑制细菌的繁殖,从而增强疗效。乌洛托品、孟德立胺、青霉素、金霉素、土霉素、四环素等在酸性尿中作用强。常用的酸化尿液药有维生素C(0.1g,每日3次),氯化铵(1.0g,每日3次),双氢磷酸钠(1~2g,每6小时1次)。
(2)碱化尿液的药物:某些抗菌素只有在碱性尿液中才能发挥比较强的抗菌作用。如:磺胺类药、链霉素、新霉素、卡那霉素、红霉素、庆大霉素及先锋霉素Ⅱ均在碱性尿液中作用强。常用的碱化尿液的药有:碳酸氢钠(1.0g,每日3次),碱性合剂-4%枸橼酸钠溶液(10mL ,每日3次),单氢磷酸钠(1~2g,每日4次)。
(3)其它:氯霉素的疗效与尿液酸碱度关系不大。多粘菌素B在酸性尿中对绿脓杆菌有效,而在碱性尿中对大肠杆菌作用大。呋喃口旦啶在碱性尿中易分解,排出增多,尿中浓度高,故适用于慢性下尿路感染,但它在酸性尿中不易分解,却能更多地透过细胞膜,故适用于肾实质的急性感染。
因此,抗菌药物的疗效与合适的酸碱度是密切相关的,这就需要我们熟知各类抗菌素的药性,结合病位(是在上尿路还是在下尿路),结合菌谱(是在酸性尿液中敏感还是在碱性尿液中敏感),才能对尿路感染进行有的放矢地治疗,增加临床疗效,减少复发率。
(实习编辑:邝丽琼)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