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出现压力性尿失禁,主要是由于盆底肌肉松弛、产后过早参加体力劳动、雌激素水平下降、盆腔脏器脱垂等原因导致,需要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采取保守治疗或手术治疗。
1、盆底肌肉松弛:女性在怀孕期间,子宫逐渐增大,对盆底肌肉造成压迫,分娩后盆底肌肉功能会逐渐恢复,但由于肌肉本身存在轻度松弛,无法有效地支撑尿道肌肉,导致压力性尿失禁,压力性尿失禁可在产后通过提肛运动、电刺激治疗等方式进行改善,若以上治疗效果不佳,可采取尿道旁悬吊术等手术治疗;
2、产后过早参加体力劳动:若在产后过早参加体力劳动,可由于腹压增加而导致盆底肌肉松弛,对尿道的支撑作用减弱,从而出现压力性尿失禁的情况,建议参加体力劳动后尽早恢复,可多做收缩阴道肛门的运动,有助于缓解症状;
3、雌激素水平下降:女性在产后雌激素水平会逐渐下降,使盆腔支持结构松弛,导致尿道黏膜下的肌肉收缩力减弱,从而出现压力性尿失禁的情况,建议多吃豆制品,增加肌肉张力,必要时可遵医嘱口服雌激素药物进行治疗,如复方戊酸雌二醇片等;
4、盆腔脏器脱垂:若女性产后盆腔脏器脱垂严重,对尿道的支撑作用减弱,引起压力性尿失禁,可通过盆底肌肉锻炼进行缓解,必要时可进行手术治疗。
除了以上原因外,怀孕期间因胎儿增大对盆底结构造成压迫,分娩后产妇身体虚弱、营养缺乏、便秘等都可能导致产后盆底肌松弛,从而导致压力性尿失禁,建议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和粗粮,适量增加蛋类食物摄入。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