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栓通常是指脑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血管内膜损伤引起的血流变慢、血栓形成,造成局部脑组织缺血、缺氧而出现坏死。患者在治疗恢复期间以及半年后需要进行的检查主要包括血液检查、影像学检查等。
一、治疗恢复期
1.凝血功能:包括凝血时间测定、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测定和纤维蛋白原含量检测等,可明确有无抗凝不足或过度的情况,并根据结果调整相应的药物剂量。
2.心电图及心脏彩超:可以了解是否存在心律失常、心肌梗塞等情况,避免加重脑血栓的症状。
3.其他:还需要完善血糖、肝肾功能、同型半胱氨酸、电解质、血脂等相关指标的检查,以评估基础疾病情况。
二、半年后复查
1.头部CT:主要观察脑部是否有新的出血灶或者梗死灶扩大等情况,有助于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2.颈部血管超声:可以对颈动脉、椎动脉等血管情况进行初步筛查,对于发现狭窄、斑块、闭塞性病变具有较高的敏感性。
3.经颅多普勒(TCD):是一种无创性的检查方法,通过探测血流速度的变化来判断脑血管是否发生狭窄、堵塞等问题。
4.磁共振成像(MRI):除了能够显示脑实质损害外,还可以对脑室大小、脑池形态等结构进行详细描述,有助于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进展。
5.其它:如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可以通过注射对比剂使脑血管显影,从而清晰地显示脑部血管的解剖结构,为后续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
如果脑血栓患者经过积极规范的治疗后症状改善不明显,则需考虑存在复发的可能性,此时应及时就医复诊。日常生活中要注意控制血压、血糖、血脂水平,保证低脂饮食,适当运动锻炼,遵医嘱定期复查,以便于早期发现异常并及时处理。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