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脊液即椎管内积聚的液体,是充满在脑室、蛛网膜下腔及蛛网膜池之间的无色透明液体。通过进行一般性状检查可了解脑脊液是否出现浑浊或颜色改变、脑脊液黏稠度以及压力变化等情况。
1.出现浑浊或颜色改变:正常情况下脑脊液呈无色透明状态,若发现脑脊液存在浑浊或者变黄的情况,则说明可能出现了炎症反应,如结核感染等。此时需结合患者病史和辅助检查明确诊断,并及时采取针对性治疗措施。
2.脑脊液黏稠度:如果患者的脑脊液中出现红细胞、白细胞等成分,则提示可能存在硬膜外血肿、化脓性脑膜炎等疾病。另外,当患者出现颅内压增高时,也会导致脑脊液变得比较黏稠。建议进一步完善腰穿检查以明确病因,并给予降颅压对症处理。
3.压力变化:临床上可通过测量脑脊液压力来判断是否存在颅内压增高的情况,通常情况下正常值为0-15mmHg。若超过此范围则考虑与血压升高、静脉回流受阻等因素有关,需要引起重视并积极就医,以免延误病情。
除了上述常见情况以外,还可表现为其他症状,比如蛋白定量异常等。而脑脊液蛋白定量属于脑脊液常规检查的一项指标,其结果可以反映中枢神经系统是否存在炎症性疾病或肿瘤病变。如果出现偏高现象,可能是由于细菌感染引起的,需要遵医嘱使用抗生素类药物进行抗感染治疗。对于病毒感染者还需遵医嘱服用阿昔洛韦片、利巴韦林颗粒等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同时还要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熬夜,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