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上通过视网膜电图(ERG)和视神经功能检测的常用方法包括视网膜电图、视路传导路径及眼外肌径路的功能测试。而视觉诱发电位VEP是视路传导路径径路功能检测的一种常用手段,主要是利用光照等刺激眼球产生的反应波形来判断患者是否存在眼部病变。
1.视网膜异常:如果存在视网膜疾病或相关并发症,则可能会导致视网膜异常,进而影响到视觉诱发电位VEP的结果。例如常见的视网膜变性病、视网膜色素变性、视网膜脱离、视网膜裂孔、玻璃体后脱落、脉络膜缺损、黄斑囊样水肿、中心凹旁视网膜劈裂症、视网膜静脉阻塞等疾病均有可能会影响视觉诱发电位VEP结果。
2.视路传导路径损伤:如青光眼、白内障、视神经炎、球后视神经炎、颅脑肿瘤、视神经萎缩、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视神经脱髓鞘、视神经缺血性疾病等都可能会影响到视觉诱发电位VEP的结果。
3.眼外肌病变:当患有上斜肌麻痹或者下斜肌痉挛时,也会影响到视觉诱发电位VEP的结果。另外,先天性弱视、屈光不正等因素也会对视觉诱发电位VEP的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
4.其他因素:部分药物也可能会影响到视觉诱发电位VEP的结果,比如抗癫痫药苯妥英钠、卡马西平等,因此在进行视觉诱发电位VEP前应告知医生正在服用的药物及其作用机制。
建议出现眼睛不适症状时应及时就医,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各项辅助检查明确诊断,并遵医嘱针对病因给予针对性治疗,以免延误病情。此外,由于视觉诱发电位VEP需要使用特殊的设备以及专业的技术人员操作,所以建议前往正规医院的眼科就诊并配合医生进行检查。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