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上出现毛细血管搏动征时,一般会触摸患者的手背、前臂或者小腿等部位。如果存在相应的疾病,则会在上述部位触及到跳动的血管。
1.手背:由于此处皮肤较薄且紧绷,在进行检测的时候容易观察到动脉搏动的情况,因此在临床中通常会选择手背部来进行检测。若发现局部有明显隆起,并且具有一定的频率和节奏感,此时便提示可能存在毛细血管搏动征。
2.前臂:对于部分人来说,可能无法清楚地看到手背上的脉搏跳动,可以尝试去检测手腕处的桡动脉或尺动脉是否存在该现象。因为前臂的位置比较隐蔽,而且距离心脏的距离相对较近,所以也能够较为准确地判断是否有毛细血管搏动的存在。
3.小腿:此外还可以选择去检测腘窝部位的小腿静脉是否出现此类情况。腘窝位于膝关节后方,是人体重要的解剖结构,其中包含着丰富的神经、血管以及淋巴管等组织。当腘窝内的血管受到损伤时,就会导致毛细血管搏动征的表现。
4.其他部位:除了以上常见的几个位置外,也可以选择股骨粗隆部、腹股沟、胸壁等多个部位来测试是否存在毛细血管搏动征。但由于不同的人体差异较大,具体选择哪个部位需要根据个人情况进行调整。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通过上述方法能够初步判断是否存在毛细血管搏动征,但并不能完全确诊。建议及时就医完善相关检查明确诊断,然后遵医嘱进行针对性治疗。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擅长领域:各种类型的贫血、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淋巴瘤、出血性疾病、甲状腺疾病、糖尿病等疾病的诊断及治疗
擅长领域:主任医师,硕士 一九九一年大学毕业于广东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从事儿科临床和儿童保健工作25年,擅长儿童营养障碍性疾病、生长发育偏离的诊治、高危儿的评估和干预以及功能性便秘的防治,如微营养素缺乏、佝偻病、小儿厌食、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出院后的神经发育监测等,主持市区级科研3项,国家级科技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
擅长领域:各种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治疗,尤其擅长呼吸系统肿瘤、慢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及慢性肺心病的诊断与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