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肝脂肪肉瘤是一种较为少见的肝脏恶性肿瘤,在临床中主要通过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以及病理检查等方法进行辅助诊断。如果确诊为原发性肝脂肪肉瘤,则需要及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综合治疗。
一、实验室检查
1.AFP和β-微球蛋白:AFP是甲胎蛋白,属于一种糖蛋白,正常情况下由胎儿肝细胞及卵黄囊合成后分泌入胆管和血液循环,出生后由于肝脏代谢功能健全而逐渐停止产生。因此当患有原发性肝脂肪肉瘤或其他肝癌时,可出现AFP升高现象。而β-微球蛋白是由淋巴细胞或其它白细胞对细菌抗原发生免疫反应所产生的一种小分子量蛋白质,其数值增高可见于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肾衰竭、肝豆状核变性等疾病,但一般无特异性。若同时合并有AFP与β-微球蛋白增高的情况,则有助于原发性肝脂肪肉瘤的早期发现。
2.血常规:主要是观察患者是否存在贫血症状,并判断是否伴有感染等情况的发生。
3.B超:B超可以显示肝脏大小形态,初步鉴别肿块性质,如为实质性占位则考虑原发性肝脂肪肉瘤的可能性较小,需进一步行其他影像学检查明确。
4.CT:CT检查对于原发性肝脂肪肉瘤的定位诊断具有重要意义,不仅可以了解病灶范围及其毗邻关系,还可以显示病灶内部结构特征,帮助制定合理的手术切除方案。
5.MRI:MRI检查除可用于定性外,还可用于定量,即测定病变组织中的含水量、脂质含量等参数,以评价病情进展程度,指导后续放疗、化疗等综合性治疗手段的应用。
二、影像学检查
包括血管造影、同位素扫描等,主要用于术前评估肝动脉供血情况,以便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三、病理检查
病理检查是原发性肝脂肪肉瘤的确诊依据,主要包括经皮穿刺活检、剖腹探查活检以及外科手术切除后的快速冰冻切片检查三种类型。其中经皮穿刺活检适用于不能准确估计肿瘤位置、体积,且不宜接受开腹探查者;而剖腹探查活检常应用于临床高度怀疑肝肿瘤,但腹部平片、上消化道钡剂摄取、静脉尿路造影未见异常表现者;外科手术切除则是最终确定肿瘤良恶性的金标准。
此外,针对原发性肝脂肪肉瘤的治疗还包括基因检测、靶向药物敏感试验等方面,具体可在咨询专业医生后进行详细了解。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