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健康笔记

牙科检查前了解你的牙齿

2008-12-29 09:00:0039健康网社区
栏目关注:
核心提示:牙周疾病是发生在牙龈(俗称牙床)、牙周膜(连接牙齿和牙槽骨的韧带)以及牙槽骨(容纳牙齿的骨组织)的炎症,是由经常黏附在牙齿表面的牙菌斑中的细菌引起的。
牙科检查前了解你的牙齿


  牙周疾病是发生在牙龈(俗称牙床)、牙周膜(连接牙齿和牙槽骨的韧带)以及牙槽骨(容纳牙齿的骨组织)的炎症,是由经常黏附在牙齿表面的牙菌斑中的细菌引起的。

  什么是牙周疾病

  常黏附在牙齿表面的牙菌斑中的细菌引起的。牙周疾病在早期只侵犯牙龈称为牙龈炎,主要症状是牙龈红肿、刷牙或咬硬物时出血。此时如果及时进行治疗,牙龈就可恢复健康,否则便可进一步发展成为早期牙周炎,即炎症牙周膜及牙周袋,内有菌斑及滞留的食物残渣,牙龈可发生红肿、流脓,因而有持续的口臭。此时如及时进行治疗,可使病损停止不再发展。若不进行治疗就要发展而成为晚期牙周炎,牙周膜和牙槽骨进一步被破坏,牙齿就要松动、移位。此时如通过治疗已不能保留牙齿,则只好将患牙拔除并安上假牙,以避免进一步的损害。这不能不说是身体的一个损失,这是引起成年人牙齿丧失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危害人类牙齿和全身健康的主要口腔疾病。患牙周疾病的人往往由于有牙石堆积和口臭,影响仪表和社会交往。(魏怡)

  牙周疾病发病概况

  牙周疾病是常见的口腔疾病。根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有2/3的人患有牙周疾病。它是35岁以上人群牙齿缺失的主要原因。1995年第二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抽样调查表明,35—44岁年龄组患病率占受检人数的97.15%;65—74岁年龄组患病率占受检人数的99.44%。北京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于1986年对拔牙患者原因的统计分析表明,因牙周炎拔牙者占拔牙总人数的44%,即占首位。可见牙周疾病的严重性。但由于患者不易察觉,大多数人并不知道自己患有此病。许多人错误地认为人到了老年才会患牙周疾病,实际上5岁儿童就可以患上牙龈炎。

  口腔健康教育和口腔健康促进已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并不断地深入,我国人口刷牙率已从1989年的50%上升到2000年的74.18%。在此基础上,如加强有效刷牙的宣传教育和指导,提倡定期口腔检查和洁治,全社会都关注牙周疾病的防治,牙周疾病是可以逐步得到控制的。

  哪些疾病与牙周病有关

  牙周病不光是影响牙齿的健康,还会影响全身的健康。近年来牙周病对全身健康的影响已引起人们的关注。细菌成分和细菌产物很容易通过牙周袋溃疡面扩散到附近或远隔器官,导致或加剧某些全身疾病,如冠心病、低出生体重儿、糖尿病、肺部感染等疾病的发生发展,严重危害人体健康。

  研究表明,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口腔卫生状况明显差于正常人群。牙周炎患者的冠心病发病率高于正常人群的20%。50岁以下男性牙周炎患者或无牙者冠心病发病率高出普通人群的70%。牙槽骨吸收严重者致死性冠心病和心脏猝停发生率分别是正常人群的2倍和3倍。重症牙周炎的孕妇发生早产和低出生体重儿的危险率为牙周正常孕妇的7.5倍,大于吸烟、饮酒对低出生体重儿的影响。研究认为,这主要是由于母体的感染干扰了妊娠自动调节的细胞因子和激素造成早产和低体重儿。重度牙周炎是使糖尿病患者血糖增高的危险因素之一。伴有重度牙周炎的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明显差于无牙周病患者。如果有效去除牙周感染,组织对胰岛素的反应恢复正常,患者控制血糖所需的胰岛素随之减少,说明糖代谢得到改善。流行病学调查表明,口腔卫生差者患肺部感染及肺功能降低的几率为口腔卫生良好者的1.77倍。

  随着牙周病与全身健康关系观点的变迁和发展,使人们对一些多因素疾病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进一步认识。牙周炎可以成为某些全身疾病的危险因素,也可能与某些全身疾病有共同的危险因素。

  牙周炎是可以通过控制、清除牙菌斑而取得良好效果的。因此,防治牙周病对保持全身健康、减少重大疾病具有重要意义。牙周炎的治疗目标也不仅限于保存患牙,还应较好地控制感染以保护机体。如对已存在的牙病积极治疗,对严重而预后不佳的牙周炎患牙应拔除。对一些易感患者(如有风心病、糖尿病、肾病等)在做复杂的牙周检查和治疗前,应预防性应用抗生素,以防并发症和暂时性菌血症等。

  总之,牙周病决不仅仅是牙齿的疾患,它会给全身健康带来影响,应引起我们的重视。

  牙菌斑、牙石是怎样形成的

  牙菌斑是黏附在牙齿表面的一层薄膜,主要由粘性的基质和细菌构成,是细菌的生态环境。细菌在这种环境中生长、繁殖和衰亡,并在其中进行复杂的代谢活动。这些细菌产生的毒素以及代谢产物可直接刺激牙龈,使牙龈发炎形成牙龈炎,此为牙周疾病的早期。牙菌斑的黏附力很强,不可能通过漱口消除而必须用刷牙的方法才能清除掉。我们每天刷牙的目的就是要有效地清除牙菌斑以维护口腔健康。

  牙菌斑在口内不断地形成,刷牙后新的牙菌斑又会形成。开始形成的牙菌斑很薄而且是没有颜色的,因此我们的肉眼是看不清的,必须用牙菌斑显示剂才能使牙菌斑显示出来。

  一个人如果不刷牙或刷牙不认真,牙菌斑就要堆积,逐渐就会形成很厚的、粗糙的堆积物,称为软垢。时间长了软垢就要和唾液中的矿物质结合,钙化形成牙石。牙石的表面很粗糙,在显微镜下呈多边结构,而有利于新的牙菌斑的黏附。牙石对牙龈是个机械刺激,使牙龈萎缩、牙根暴露。牙石表面牙菌斑内细菌产生的毒素和代谢产物又要进一步刺激牙龈,使牙周疾病加重。

  有吸烟嗜好的人,牙石更容易形成,而且有独特的口臭。

  牙石是紧密地贴紧在牙齿表面而且是很硬的,是不可能通过刷牙的方法清除掉的。因此,牙石形成后就会越堆越多,而且变得越来越硬。这样就必须定期到医院请口腔科医生进行洁治。洁治是使用医疗器械清除龈上牙石和牙菌斑。

  许多人虽然每天很认真地刷牙,但在不容易刷干净的部位,尤其是在牙齿不齐的情况下仍然能见到牙石的堆积。因此,我们提倡每半年或一年要请口腔科医生洁治一次。

  如何有效控制牙菌斑

  预防牙周疾病必须控制菌斑。根据疾病不同的阶段可用从洁治到外科手术的方法来进行治疗。但通常可用刷牙、使用牙线和专业人员洁治来预防牙周疾病的发生。家庭口腔保健非常重要,关键是要清除菌斑。刷牙是清除菌斑的一种有效方法,如果配上牙膏,效果更佳。要每天使用含氟牙膏或抗牙石牙膏刷牙,去除菌斑,还应提倡使用牙线去除牙齿间隙中的菌斑。临床上区分菌斑与食物残渣非常重要,因为许多人常认为刷牙的目的是去除食物残渣。食物残渣包括不溶性的成分,如粮食或植物纤维,容易为口腔卫生措施清除,一般通过漱口可以除去大部分。去除菌斑才是口腔卫生措施要达到的真正的目的,一般刷牙技术熟练的人通过刷牙可以去除约85%的菌斑,牙龈缘下部及邻牙间隙等部位菌斑仅能去除约一半。但是如果在正确刷牙外加上邻间清洁器或牙线的使用,就可以去除90%左右的菌斑。有效的菌斑控制,应将去除牙龈缘下部及邻牙间隙等不易清除的菌斑作为重点。菌斑肉眼难以判定,为了直接看到菌斑附着的部位,可以对菌斑进行染色,即用牙菌斑显示剂来显示菌斑,作为刷牙的辅助手段,自己来看看牙齿是否刷干净了。

  一般每半年应做一次口腔检查。如果你有了牙石,还应去洁牙———将菌斑及牙石从牙齿的冠部与根部去除,并通过根面平整将粗糙的牙面修整光滑,使牙龈康复。目前,常用手工或超声洁牙机洁牙,这种方法简单易行,一般医院的口腔科都能开展。此外要注意合理的饮食。淀粉、蔗糖增加菌斑的聚集,缺乏营养的饮食不能提供必要的营养物质来维护牙龈和骨的健康。抽烟可以刺激牙龈,因此不要抽烟。

  如果你已经患了牙周炎,更应及早去口腔科就诊,牙科医生可根据需要给予其他的治疗。

  总之,菌斑控制是预防牙周疾病的重要手段,它能预防牙石的形成、预防牙龈炎的发生、发展,防止牙周炎症的进一步发展。

  牙病治疗莫入误区

  不少准妈妈在出现牙齿问题时没有及时去医院诊治,反而受一些传统观念的影响,认为孕期的任何治疗都会影响到腹中胎儿。专家告诫已患牙病的准妈妈们,一旦出现口腔问题,讳疾忌医或应对措施不当,导致的后果可能比牙病本身更严重。  

  误区一:怀孕前没有口腔问题则怀孕期间也不会有事。

  妊娠期的妇女由于内分泌的改变,全身会起一系列的变化,最常见的即表现为妊娠反应,如爱吃酸甜的零食,少吃多餐,加上恶心呕吐,往往很难坚持每次餐后都刷牙。因此,本来孕前没有龋病或炎症的妇女,这时候也会患龋病、炎症。

  误区二:孕期刷牙容易引起出血,用漱口代替也可以清洁口腔。

  这是错误的,因为漱口只能将口内大块的食物残渣漱掉,但是附着在牙齿表面的牙菌斑(包括食物残渣、细菌及其分泌物)一定要靠刷牙才能清除干净。

  误区三:怀孕时一定会坏牙。

  这也是一种错误观念。有些人也会因此而任由牙齿蛀虫。其实,怀孕不一定会坏牙,而是因为怀孕时,许多孕妇由于口味改变而喜吃酸甜零食及其他淀粉食品,口腔卫生却未加强,并且因一刷牙就会呕吐,很容易停止或荒废刷牙。胃酸滞留口中,或常喜欢吃酸性食物,致使唾液PH值改变,也是造成孕妇容易蛀牙的原因。

  误区四:怀孕期间有了牙病只能听之任之。

  孕期牙病一定要及早就医,否则可能因拖延治疗而出现全身症状。一般而言,怀孕前期(前三个月孕期)若非紧急状况,不建议进行牙科治疗;孕中期(第四至六个月)若一定要治疗牙齿,可选择此期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怀孕后期(后三个月孕期)不适合进行长时间的牙科治疗(如拔牙等)。

  误区五:治疗牙病的药物一定会对胎儿造成伤害。

  牙科药物许多是局部用药,对孕妇是安全的。有人担心检查时照射X光会影响到胎儿,其实牙科放射线检查的剂量都很小,且远离下腹部,应该都在安全范围内,若因急诊需照射X光时,应听从医生安排并做好防护措施。当然,如果不是急需,还是应尽量避免此类检查。

  妊娠期龈炎能治愈吗

  牙周疾病主要发生在青少年和成人,但妊娠期妇女更易患妊娠期牙龈炎,因此应引起孕妇的注意。

  妊娠期妇女由于性激素水平的变化,可使原有牙龈炎症加重,出现牙龈肿胀,称为“妊娠期龈炎”,重者可形成瘤样改变,称为“妊娠期龈瘤”。一般是妊娠2个月开始出现,8个月达到高峰,分娩2个月后可恢复妊娠前水平。最主要的防治方法保持口腔健康,去除局部刺激因素。除非较大的妊娠龈瘤可手术切除,在妊娠4~6个月是口腔治疗的安全期。

(实习编辑:邓婉诗)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中国领先的健康门户网站,中国互联网百强,于2000年3月9日开通,中国历史悠久、规模最大、拥有丰富内容与庞大用户的健康平台。多年来,在健康资讯、名医问答、就医用药信息查询等方面持续领先,引领在线健康信息,月度覆盖超4亿用户。

相关专题
徐宝华_声名远播的牙科知识传播大使

徐宝华教授是舌侧正畸方面的专家,一直以来热衷口腔健康宣教工作,定期组织科室大夫进高校、进社区为大学生、居民做免费口腔检查,并举办健康讲座,传播口腔健康知识。 他在网络上极其认真仔细地回答网友的问题,只要有时间,他便会成为北京各大媒体演播室的座上宾,此外,他还在网络媒体上参加各类讲座进行牙病的相关科普。他说,注重预防,才是长久之计。作为隐形正畸、骨性牙颌畸形治疗方面的专家,他为牙病科普知识的相关传播做出了非常巨大的贡献。

健康资讯推荐
特别策划
热门问答更多
推荐医院更多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