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健康笔记

肺栓塞的实验室检查及危险分层

2009-12-05 03:16:0039健康网社区
栏目关注:
核心提示:急性肺栓塞(PE)的临床表现较复杂,早期诊断、正确判断病情及合理治疗对预后影响重大。选择性肺动脉造影因假阳性率低、不易漏诊,成为临床上诊断PE的“金标准”,但该检查为创伤性,费用较高,且有时难以开展。因此,目前除了综合考

  急性肺栓塞(PE)的临床表现较复杂,早期诊断、正确判断病情及合理治疗对预后影响重大。选择性肺动脉造影因假阳性率低、不易漏诊,成为临床上诊断PE的“金标准”,但该检查为创伤性,费用较高,且有时难以开展。因此,目前除了综合考虑患者的症状、体征与既往病史,应用无创性综合超声影像技术、增强CT或放射性核素显像之外,部分实验室检查[如D-二聚体、脑钠肽(BNP)和心肌肌钙蛋白等]同样有助于PE的诊断及预后判断。

  肺栓塞的实验室检查

  D-二聚体

  D-二聚体是交联纤维蛋白的降解产物,急性血凝块形成激活凝血及纤溶系统可升高D-二聚体水平。因此,在急性PE及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情况下,D-二聚体很少处于正常水平,但在肿瘤、炎症、感染、坏死、主动脉撕裂、住院或妊娠等情况下,D-二聚体可能升高。

  当急性PE或DVT发生时,用定量酶联免疫分析(ELISA)或ELISA衍生(ELISA-derived)的方法检测D-二聚体的敏感性高(>95%),特异性低(约40%),而采用全血凝集法和定量乳胶凝集法测定D-二聚体的敏感性为85%~90%。研究显示,D-二聚体阴性对PE患病可能性小或中等的患者(应用Wells量表评分<11分或应用修正的Geneva量表评分<7分),确定PE诊断的可能性极小,但D-二聚体阴性可排除Wells量表评分≤4分者罹患PE的可能。

  基于D-二聚体对PE的阴性预测值较高,阳性预测值较低,D-二聚体水平正常无法排除PE的诊断,但其作为急性PE的初筛指标已得到公认。因此,疑似PE的患者都应检测D-二聚体,作为排除诊断的指标。

  动脉血气分析

  动脉血气分析是疑似PE的首选检查项目,用于评估动脉携氧及酸碱代谢状况。PE患者可能出现低氧血症,但血气结果正常也不能排除PE,低氧血症合并低碳酸血症可增加PE的可疑性。

  斯汀(Stein PD)等的研究显示,在动脉氧分压(PaO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肺泡动脉氧分压差[P(A-a)O2]正常(PaO2>80 mmHg、PaCO2>35 mmHg、P(A-a)O2<20 mmHg)且存在心血管危险因素的患者中,14%被确诊为PE;在无心血管危险因素的患者中,38%被确诊为PE。若患者PaO2正常且D-二聚体为阴性,则可完全排除PE,患者无须接受肺部CT检查。

  各项血气分析指标对年轻或老年患者的预后评价价值各异,年轻患者若P(A-a)O2>50 mmHg、肺泡动脉氧分压比值<0.5,提示预后差;老年患者短期不良预后只与低血氧饱和度相关,与P(A-a)O2关系不大。

  脑钠肽(BNP)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急性PE导致右心室功能不全可增加心肌负荷,并促使BNP释放入血。因此,BNP或N末端钠尿肽前体(NT-proBNP)水平升高,可反映右心功能不全的严重程度与血液动力学的变化情况。

  新近研究显示,与超声心动图相比,BNP可提供更多与预后相关的信息。虽然BNP或NT-proBNP水平升高与不良预后有关,但其预测不良预后的阳性值较低(12%~26%),而低水平的BNP(<50 pg/ml)或NT-proBNP(<500 pg/ml)预测良性预后的价值较高(阴性预测值为95%~97%)。

  心肌损伤标志物

  研究发现,心肌肌钙蛋白T(cTnT)和肌钙蛋白I(cTnI)升高与PE患者预后较差相关。詹尼蒂斯(Giannitsis)等的研究显示,50%的大面积PE患者cTnT升高(>0.1 ng/ml),35%的次大面积和非大面积PE患者cTnT升高。希门尼斯(Jimènez D)等的大规模前瞻性研究显示,在血液动力学稳定的患者中,cTnI升高(>0.1 ng/ml)提示可能存在致命性PE,而cTnI阴性者的预后较好(阴性预测值为93%)。

  部分研究发现,cTnT升高的PE患者死亡率为44%,而cTnT阴性者死亡率仅3%。另有研究显示,cTnI升高(>0.5 ng/ml)的患者发生3个月内死亡的风险较高,较cTnI阴性患者升高3.5倍。

  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

  有研究显示,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可早期反映心肌损伤,与BNP、肌钙蛋白、肌红蛋白相比,能更好地预测PE患者的预后。

  以H-FABP为6 ng/ml为界值,其对PE患者短期死亡率的阳性预测值为23%~37%,阴性预测值为96%~100%。因此,测定H-FABP可进一步明确患者的危险分层,有助于制订治疗策略。

  肺栓塞患者的危险分层

  PE患者应接受个体化死亡风险评估,该评估较明确栓塞的解剖形态与面积更为重要。2000年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公布的《急性肺栓塞诊断与治疗指南》首次根据血流动力学状态将PE分为“大面积”与“非大面积”。2008年ESC肺栓塞指南指出,由于“大面积”、“次大面积”、“非大面积”等术语在临床上易与血栓形状、分布及解剖学负荷相联系引起混淆,强调应根据早期死亡风险对PE严重程度进行个体化评估,建议以“高、中、低危”替代“大面积”、“次大面积”与“非大面积”等术语。采用危险分层的新术语既能反映PE最新进展,又对针对性治疗策略的采用及预后改善具有现实意义。

  与PE早期死亡(住院或30天病死率)相关的危险指标包括:临床指标(休克或低血压)、右心功能不全的指标(超声心动图示右室扩大,运动减弱或压力负荷过重,螺旋CT示右室扩大,BNP或NT-proBNP升高,右心导管检查示右心压力升高)及心肌损伤标志物(cTnT或cTnI阳性)。根据上述指标将PE进行危险分层,能在床旁快速识别高危与非高危患者(表1),且该危险分层同样适用于疑似PE患者。高危PE属于威胁生命的急症(短期病死率>15%),须快速准确地进行诊断与治疗。非高危PE根据有无右室功能不全和心肌损伤可进一步分为中危与低危(短期PE相关病死率<1%)。

  同时新指南还提及,Geneva预后评分量表应用6项危险因素[癌症、低血压(<100 mmHg),以上每项2分;心功能衰竭、深静脉血栓(DVT)病史、低氧血症(PaO2<8 kPa)、超声证实存在DVT,以上每项1分]组成8分评分系统对患者进行危险分层,以决定患者是否适于门诊治疗(评分≤2分的低危患者出现不良预后的几率为2.2%,评分≥3分的高危患者出现不良预后的几率为26.1%)。此外,包括男性、心率加快、低体温、神志改变和血氧饱和度降低在内的11项与预后相关的临床表现组成了另一评分系统,也适用于对急性PE患者进行危险分层,从而预测患者30天内的死亡率(表2)。

  总之,及时对PE患者进行危险分层将有助于选择最佳的诊断措施和治疗方案,以及科学地判定预后。

(实习编辑:陈战锋)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中国领先的健康门户网站,中国互联网百强,于2000年3月9日开通,中国历史悠久、规模最大、拥有丰富内容与庞大用户的健康平台。多年来,在健康资讯、名医问答、就医用药信息查询等方面持续领先,引领在线健康信息,月度覆盖超4亿用户。

特别策划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