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健康笔记

血流变检查的临床意义

2009-10-25 03:09:0039健康网社区
栏目关注:
核心提示:血液流变学介于基础医学、预防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血液流变学是主要研究血液在血管中流动的规律,血液中有形成分(细胞)的变形性和无形成分(血浆)的流动性对血液流动的影响,以及血管和心脏之间相互作用的学科。是一门新

  一、说明:

  1、血液流变学介于基础医学、预防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血液流变学是主要研究血液在血管中流动的规律,血液中有形成分(细胞)的变形性和无形成分(血浆)的流动性对血液流动的影响,以及血管和心脏之间相互作用的学科。是一门新兴的医学技术,其中一些资料尚未齐全,有待补足。

  2、血液流变学测定的方法是一种物理学方法,其中一些参数可能会与用其他方法测定的参数有出入,检查流变学时以流变学的测定结果为准。

  3、在测定流变学时最好加做血脂(主要是甘油三脂和胆固醇),因这两项对流变学影响很大。

  4、可用于血液流变学检查的疾病

  (一)血管性疾病

  1 高血压,

  2 脑卒中(一过性脑缺血发作,脑血栓,脑出血),

  3 冠心病(心绞痛,急性心肌梗塞),

  4 周围血管病(下肢深静脉血栓,脉管炎,眼视网膜血管病等)。

  (二)代谢性疾病

  1 糖尿病,

  2 高脂蛋白血症,

  3 高纤维蛋白血症,

  4 高球蛋白血症。

  (三)血液病

  1 原发性和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

  2 原发性和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3 白血病,

  4 多发性骨髓瘤。

  (四)其他

  1 休克,脏器衰竭,器官移植,慢性肝炎,肺心病,抑郁性精神病。

  2 中医范围中的血瘀症等。

  二、测定时间:每周一至周五,用肝素钠抗疑管采血,标本量不得低于4毫升。

  三、临床意义:

  1、全血粘度:

  在低切变率时,血液形成红细胞聚集体,红细胞聚集体越多,红细胞聚集越强,血液粘度越高,低切变率下的全血粘度值,可以反映红细胞的聚集程度。高切变率下可反映红细胞的变形程度,高切粘度高,红细胞变形性差;高切粘度低,红细胞变形性好。中切粘度值为低切到高切粘度变化的过渡点,其临床意义不十分明显。全血粘度测定对判别、诊断有一定意义。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肺原性心脏病、充血性心力衰竭、先天性心脏病、高山病、烧伤、脱水均可使红细胞压积增加、使全血粘度升高。冠心病、缺血性中风、急性心肌梗塞、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糖尿病、创伤等使红细胞聚集性增加而使全血粘度升高。镰状红细胞病、球形红细胞病症、酸中毒、缺氧等使红细胞变形能力降低,也在某种程度上影响全血粘度升高。而各种贫血、尿毒症、肝硬化腹水、晚期肿瘤、急性白血病、妇女妊娠期则全血粘度降低。

  什么是全血高切、中切、低切粘度?

  当切变率在200/s时的全血粘度为高切粘度:当切变率在30/s时的全血粘度称中切粘度: 当切变率在3/s时的全血粘度称低切粘度。

  2、血浆粘度:

  血浆粘度的特点是不随着切变率的变化而变化,是一个常数,是影响全血粘度的重要因素之一,血浆粘度的高低主要取决于血浆蛋白,尤其是纤维蛋白浓度。

  测定血浆粘度什么临床意义?

  增高:见于肿瘤、风湿、结核、感染、放射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此外,也可见于 高热、大量出汗、腹泻、烧伤、糖尿病、高脂血症、部分尿毒症。

  降低:过量补液,肝、肾、心脏或不明原因引起的浮肿,肾病,长期营养不良均可降低。

  3、全血还原粘度:

  在血流变学中,还原粘度是一个标准化指标,指全血粘度与血细胞容积浓度之比含意是当细胞容积浓度为1时的全血粘度值。这样使血液粘度都校正到相同血细胞容积浓度的基础上,以利于比较。

  4、全血流阻:

  流阻是血液在血管中流动的阻力。流阻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粘度因素,即流经圆管中液体 自身的粘度,粘度增大流阻增大,流阻与粘度成正比。二是几何因素,由于血管半径可变,血管的 流阻就随着血管两端压强差的增减而变化,压强差增大时,流阻减小,流量增大。

  5、红细胞压积(HCT) :

  红细胞压积又称红细胞比积,即为一定体积血液中红细胞总体积除以血液体积。红细胞压积增高则血液粘度增加。

  6、红细胞电泳时间:

  是反映红细胞聚集性的又一参数,红细胞表面带负电荷,电泳时在电场作用下总是向正极移动,移动速度与其表面所带的负电荷密度成正比.当表面负电荷减少时,红细胞间静电排斥力减少, 红细胞电泳时间增长,红细胞聚集性增强,反之则降低。

  7、血沉:

  即红细胞在单位时间内下沉的速度。红细胞沉降率与血浆粘度、 红细胞聚集、红细胞比积有关。

  在血液流变学测定中常作为红细胞聚集、红细胞表面电荷、红细胞电泳的通用指标。因受红细胞压积的影响,测定血沉方程K值更有价值。

  病理性增高多见于活动性结核病、风湿热、严重贫血、白血病、 肿瘤、甲亢、肾炎、全身和局部性感染。心肌梗塞时常于发病后三到四天血沉增快,并持续一到三周;心绞痛时血沉正常,故可借血沉结果加以鉴别。

  8、血沉方程K值:

  计算血沉方程K值的目的是排除红细胞压积干扰的影响,客观地反映红细胞的聚集性。K值的计算公式如下:

  K=ESR/-[1-H+InA]

  式中: ESR为血沉;H为压积,计算时化为小数(例如:H为40%时可化为0.40):1一H为血浆的比值:In指以e为底数的自然对数(即Ig2.71828)。

  9、相对粘度:

  相对粘度是两种液体粘度的比值。血液的相对粘度是全血粘度与血浆粘度的比值。

  10、红细胞刚性指数(IK) :

  血液在高切变率下的粘度低于中切变率下的粘度,这主要是由于红细胞并非刚性粘子,它在高切变率下沿剪切力的方向运动,并发生变形。这使得流动阻力就小,表现为粘度的下降,因此,在特定的高切变率下测定血液的粘度,可以度量红细胞的变形能力。红细胞刚性指数与高切变率下的全血表观粘度、血浆粘度及红细胞压积等指标有关。

  11、红细胞变形指数(TK) :

  正常红细胞由于形状、细胞膜及细胞内容物结构上的特点,决定了红细胞很容易变形。红细胞的可变形性决定了血液的流动性,对红细胞寿命以及微循环有效灌注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其测量公式是:

  TK=(ηγ0.4-1)/ηγ0.4H

  公式中:ηγ为相对粘度;H为红细胞压积;TK值可用来估计红细胞硬度,TK值大,红细胞硬化程度高,红细胞变形性差。

  12、红细胞内粘度:

  红细胞的内粘度系指红细胞内含物成分或内含物作为一种高分子胶体溶液所显示的粘度。内粘度的高低与血红蛋白含量有重要关系。红细胞内粘度增高时,其变形能力减弱。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增加时内粘度呈指数增加,所以,内粘度在红细胞变形性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红细胞内ATP(三磷酸腺苷)含量的多与少直接影响细胞的变形性,ATP含量降低时,变形性也降低。

  13、卡森粘度:

  卡森粘度与全血粘度是相对应的。卡森粘度是全血表观粘度降低的极限值。随着剪切率的增加,红细胞缗钱状聚集逐渐瓦解直至完全分散.血液表观粘度降低,剪切率继续增大,细胞可被拉长,顺着流线运动,血液粘度进一步降低,但降低不是无止境的,达到一个极限值就不再降低了,这个表观粘度的极限值或最低值,就是卡森粘度。

  14、卡森屈服应力:

  对于人体全血而言,只有施加于血液的切应力达到一定值时,才能消除其内部对抗,并开始流动。此切应力临界值Iy称为屈服应力,也称卡森应力.血液流动时,其内部切应力低于Iy时,血液就如固体;只会变形而不能流动。

(实习编辑:陈战锋)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中国领先的健康门户网站,中国互联网百强,于2000年3月9日开通,中国历史悠久、规模最大、拥有丰富内容与庞大用户的健康平台。多年来,在健康资讯、名医问答、就医用药信息查询等方面持续领先,引领在线健康信息,月度覆盖超4亿用户。

健康资讯推荐
特别策划
热门问答更多
推荐医院更多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