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健康笔记

血液流变学检查的临床意义

2009-04-23 07:04:0039健康网社区
栏目关注:
核心提示:血液流变学检查是一组检查项目的统称,血液流变学是研究血液流动状态、血液的凝固性质、血液粘滞度及血液中有形成分流动和变形的学科。血液流变学具体实验内容和参考值如下:<br>
血液流变学检查的临床意义


  血流变检查

  血液流变学检查是一组检查项目的统称,血液流变学是研究血液流动状态、血液的凝固性质、血液粘滞度及血液中有形成分流动和变形的学科。血液流变学具体实验内容和参考值如下:

  纤维蛋白原(Fb)

  正常值:2.4~3.7(g/L)

  临床意义

  增高:感染,炎症,风湿、经期,手术后,DIC代偿期等。

  减低:播散性血管内凝血,胎盘早期剥离,分娩时羊水渗入血管形成栓塞等。

  全血还原比粘度(高切)

  正常值:高切 男:10~13 女:9~13

  临床意义

  当血细胞比积浓度为1时的全血粘度值。以全血粘度与血细胞比积浓度之比表示。即(全血粘度-1)/血细胞比积。其中(全血粘度-1)为增比粘度,还原粘度则实际反映单位血细胞比积产生增比粘度的,使血液粘度校正到同一血细胞比积浓度的基础上,以之比较。

  血沉方程K值

  正常值:男:27~95 女:49~119

  临床意义

  贫血或血液被稀释血沉增快,是红细胞下降逆阻力减低,并不是红细胞聚集增强而增快。通过红细胞比积的血沉方程K值,可排除贫血或血液稀释对血沉的影响。K值高反映红细胞聚集性增强。若血沉快,K值大,血沉一定是快;血沉快,K值正常,是由于红细胞比积低而引起血沉增快。

  血小板电泳

  正常值:19~22.6s

  临床意义

  反映血小板表面带电情况及血小板的聚集能力。

  红细胞变形能力

  正常值:男:3.9~5.0 女:3.0~4.2

  临床意义

  降低溶血性贫血、血管性疾病糖尿病、肝脏病。

  红细胞电泳时间(S)

  正常值:15~17.4s

  临床意义

  红细胞、血小板电泳时间缩短,提示红细胞、血小板带电荷强,血液粘度下降。见于血小板无力症、巨球蛋白血症肿瘤、坏血病及服用阿司匹林、保泰松、右旋糖酐等。红细胞、血小板电泳时间延长,提示红细胞及血小板聚集性增强、血液粘度增高,易形成血栓性疾病,如闭塞性脉管炎、心肌梗塞、心绞痛、缺血性中风、高血压等。

  全血比粘度(低切)

  正常值:低切 男:7.5~10.0 女:5.8~8.1

  临床意义

  增高:常见于高血压病、脑血管意外、冠心病和心肌梗塞等。

  降低:常见于贫血疾病

  全血比粘度(高切)

  正常值 :高切 男:5.6~6.7 女:4.7~6.01

  临床意义

  增高:常见于高血压病、脑血管意外、冠心病和心肌梗塞等。

  降低:常见于贫血疾病。

  血浆比粘度

  正常值:1.64~1.78

  临床意义

  增高:常见于高血压、冠心病、心肌梗塞、脑血栓等

  红细胞压积

  正常值:男:0.42~0.47女:0.39~0.40

  临床意义

  红细胞压积是指红细胞在血液中所占的容积比值。是影响血液粘度的重要因素,血液粘度随红细胞压积的增加,而迅速增高,反之则降低。

  1、 增高:各种原因所致血液浓缩如大量呕吐腹泻、大面积烧伤后有大量创面渗出液等,测定红细胞压积以了解血液浓缩程度,可作为补液量的依据。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有时可高达80%左右。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系体内氧供应不足引起的代偿反应如新生儿,高山居住者及慢性心肺疾患等。

  2、 减少: 各种贫血或血液稀释,由于贫血类型不同,红细胞计数与红细胞比积的降低不一定成比例,故可以根据红细胞比积和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的量计算红细胞三种平均值,以有助于贫血的鉴别和分类。

  全血还原比粘度(低切)

  正常值:低切 男:14~20 女:12~21

  临床意义

  当血细胞比积浓度为1时的全血粘度值。以全血粘度与血细胞比积浓度之比表示。即(全血粘度-1)/血细胞比积。其中(全血粘度-1)为增比粘度,还原粘度则实际反映单位血细胞比积产生增比粘度的量,使血液粘度校正到同一血细胞比积浓度的基础上,以之比较。

  血小板电泳时间(S)

  正常值:19~22.6s

  临床意义

  红细胞、血小板电泳时间缩短,提示红细胞、血小板带电荷强、血液粘度下降。见于血小板无力症、巨球蛋白血症、肿瘤、坏血病及眼用阿司匹林、保泰松、右旋糖酐等。红细胞、血小板电泳时间延长,提示红细胞及血小板聚集性增强、血液粘度增高,易形成血栓性疾病,如闭塞性脉管炎、心肌梗塞、心绞痛、缺血性中风、高血压等。

  红细胞刚性指数

  正常值:男:7.16  女:7.14

  临床意义

  红细胞刚性指数越大,表明红细胞变性性越小,是高切变率下,血液粘度高的原因之一。

  红细胞电泳

  正常值:电泳时间: 14.6~18.2s

  电 泳 率: 1.16±0.06μm。秒-1Vcm-1

  临床意义

  缺血性中风、冠心病、肺心病、心肌梗塞、高血压、慢性支气管炎及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人的红细胞电泳率都降低,电泳时间延长。

  红细胞沉降率(ESR、血沉)

  正常值:男:0~21mm/h 女:0~38mm/h

  临床意义

  贫血或血液被稀释血沉增快,是红细胞下降逆阻力减低,并不是红细胞聚集增强而增快。通过红细胞比积的血沉方程K值,可排除贫血或血液稀释对血沉的影响。K值高反映红细胞聚集性增强。若血沉快,K值大,血沉一定是快;血沉快,K值正常,是由于红细胞比积低而引起血沉增快。

  红细胞血浆电泳时间(EFT)

  参考值:5.65~17.35

  临床意义

  冠心病、心肌梗塞、缺血性中风、高血脂症、血液病、恶性肿瘤等可使红细胞电泳时间延长。

  体外血栓形成试验

  参考值: 长度:12.02~22.48

  湿重:40.58~63.2

  干重:8.70~21.30

  临床意义

  1. 此组指标对于冠心病、脑血栓、癌症转移、中风类型、心肌梗塞等疾病的辅助诊断和疗效观察具有一定意义。

  2. 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等随着疾病的加重,该组实验结果会呈现明显异常结果,有助于对病情变化的了解。

  血沉方程K值

  红细胞沉降率也称为血沉,它作为一种血液流变学的观察指标,与红细胞聚集性、血浆粘度和血液比重存在着一定的关系,而它受红细胞压积的影响更为显著,如用通常的血沉检查方法,如红细胞压积升高,即使红细胞聚集性增加,血沉也不会加快,而红细胞压积降低时,即使红细胞聚集性正常,血沉也会加快。这种相互干扰的现象不能获得正确的与血液流变学有关的血沉参考结果。因此有必要建立一种红细胞沉降率与红细胞压积之间关系的方程,经过计算减掉红细胞压积的干扰,这就是血沉方程K值。做此项检查应同时测定血沉和红细胞压积。

  参考值: 男:0~62.69 女:5.83~72

  临床意义

  血沉方程K值的实际应用:

  1. 血沉加快,且求出的血沉K值也增大,则该血沉肯定快。

  2. 血沉正常,且求出的血沉K值增大,则血沉肯定快。

  3. 血沉正常,且求出的血沉K值也正常,则该血沉肯定正常。

  4. 血沉加快,且求出的血沉K值也正常,则说明该患者红细胞压积肯定低。

  红细胞聚集指数

  用于诊断血栓性疾病。

  参考值:1.44~3.62

  临床意义

  红细胞聚集性增高,多见于红细胞膜的性质结构异常性疾病,可导致低切变率下血液粘度增高。血液病、免疫球蛋白的异常、急性心肌梗塞、恶性素瘤等都可引起聚集性增高。高血压、冠心病、肺心病、糖尿病、恶性肿瘤等红细胞聚集性也会升高。

  血浆粘度

  参考值:男:1.60~1.80 女:1.65~1.95

  临床意义

  增高见于遗传性球型红细胞增多症、地中海性贫血、心肌梗塞、脑血栓形成、高血脂症、高血压、糖尿病等。

  红细胞变形指数(RCD)

  红细胞的变形性是血液完成其生理功能的必要条件,红细胞正常的变形能力对保障血液的流动性、红细胞寿命和保证微循环有效灌注起着重要作用,是红细胞在外力作用下改变新的形状的能力。

  参考值:0.47~0.55

  临床意义

  临床上红细胞变形性减低主要见于一些溶血性贫血、糖尿病、高血脂症、肝硬化、肾病;血管栓塞性疾病,如脑血管病、心肌梗塞、冠心病、手术和创伤等。

(实习编辑:吴洁浓)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中国领先的健康门户网站,中国互联网百强,于2000年3月9日开通,中国历史悠久、规模最大、拥有丰富内容与庞大用户的健康平台。多年来,在健康资讯、名医问答、就医用药信息查询等方面持续领先,引领在线健康信息,月度覆盖超4亿用户。

健康资讯推荐
特别策划
热门问答更多
推荐医院更多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